“数据最多采一次”是指通过优化完善事项、数据和业务流程,以后台数据共享代替前端数据采集,避免企业、群众重复填报数据。
今年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加快推进政务事项梳理、系统对接和数据汇聚等工作,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最多采一次”,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数据跑得更快更安全,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更高效。
用数便民,简化办事流程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系统对接及数据整合工作,用后台数据共享替代了传统的前端数据采集方式。
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群众到我市的住房公积金窗口办理业务,只需把身份证放在机器“嘀”一下,在机器读取身份证号的信息后,姓名、证件号码、单位名称、公积金账号、公积金账户状态和余额等关键信息全部实现自动回填业务审批系统,办事群众不再需要填写纸质表格,只需在电子签名平板设备上签字确认即可,业务全程无纸化办理。
同时,根据业务办理类型的不同,住房、婚姻和户籍等信息也可通过后台自动获取并直接校验。这样一来,群众在办理住房公积金相关业务时,无需前往其他部门打印纸质的证明材料,通过一张身份证即可便利办好我市大部分的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一件事一窗一次办好,极大简化了办事流程。
还数于民,提升服务效率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还致力于业务办理流程的集成式再造和智能化审批场景的构建,深入推进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推动智能审批再升级,以流程优化促进数据应用,把群众以前办事提供过的数据用起来,把数据“还”给群众,让沉淀数据“活起来”。已实现数据的一次性采集即可供后续多次使用,避免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表单或电子材料,有效提升服务效率。
如,职工申请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在2022年1月1日后办理过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再次就同一笔贷款申请还贷提取时,办事群众无需重复提供借款合同、户籍证明(或公积金缴存证明)及征信证明等材料。据统计,至7月底免提供借款合同等材料办理业务共计9763人次。目前,业务网办客户端也已完成了“最多采一次”的功能改造,在网上办事的企业或者群众同样可以体验到关键信息的自动回填。
下一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将继续聚焦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全力打造“智慧公积金”服务品牌,探索建立“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住房公积金服务新模式,奋力推进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厦门新实践。